電子信息制造業成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行業
- 作者:
- 來源:
- 日期 : 2015-06-04
2015年,我國工業經濟仍然面臨較大“探底”壓力,然而電子信息制造業主要指標呈現穩步增長態勢,已成為工業經濟一大增長極。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(工信部電信研究院)6月2日在京發布的《2015中國工業發展報告》顯示,2014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.2%,高于工業平均水平3.9個百分點,其中12月當月增長14.3%,高于工業平均水平6.4個百分點。
這家工信部直屬的科研機構預測,在轉型升級帶動下,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規模增長仍將維持在12%左右。
工業經濟“尋底”
整體來看,我國工業經濟2014年運行情況并不樂觀。
2014年,全球工業整體疲軟,歐盟、德國、日本、巴西、南非工業經濟都面臨增長壓力,我國工業自2013年以來向6%~10%的中高速增長區間“換擋”,自2013年下探至9.7%以后,至2014年下探至8.3%,年內低點一度達到6.9%。
2015年,我國工業增速仍然存在較大下滑壓力,2015年1~2月,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.8%,再次突破2014年年內低點。一位長期關注工業經濟的專家認為,我國工業經濟仍然在“尋底”過程中。
人口紅利、資源要素對工業經濟的拉動也已明顯減弱。
不過,我國工業中電子信息制造業依然維持高速增長,不僅連續三年增加值增速有望維持在12%的水平,全行業利潤2015年也有望進一步提升。
2015年,電子信息制造業面臨不錯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遇,其中《中國制造2025》規劃正式出臺,以SDN、NFA技術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網絡面臨市場機遇,同時,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ICT技術融合發展,也為產業進一步打開了市場空間。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,我國工業增長的新動力,已開始向創新驅動轉變。
四大領域有望迅速增長
在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細分行業,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看好集成電路、機器人、智能汽車、可穿戴設備四大領域。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,2015年,集成電路產業將成為拉動產業發展的重點,逐步確立在產業中的基礎性、引領性作用。同時,主管部門可能進一步落實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》,不僅發揮國家集成電路發展基金的資金扶持作用,還可能借助資本市場拓寬集成電路企業融資渠道。
機器人領域,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,無論德國“工業4.0”還是美國“制造業復興計劃”,機器人都是其中重要內容,未來“機器人+互聯網”的數字化生產方式將極大改變傳統制造業?,F階段,我國工業機器人是一個“規??涨?rdquo;的市場,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只有23臺,國際平均水平為55臺,韓國、日本、德國分別是347、339、251臺。
智能汽車涉及電子元器件、芯片、軟件、汽車電子設備以及車聯網等諸多電子信息制造領域。目前,智能汽車已成為多個發達國家汽車工業增長新動力,被納入其各自重點的智能交通系統中。
可穿戴設備市場目前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,技術、產品功能、商業模式、競爭格局都還處在形成過程中,目前正處于市場爆發式增長的黃金時期。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,2013年,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僅9億元,2014年已超過20億元,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,到2016年,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成長到169.4億元。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(工信部電信研究院)6月2日在京發布的《2015中國工業發展報告》顯示,2014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.2%,高于工業平均水平3.9個百分點,其中12月當月增長14.3%,高于工業平均水平6.4個百分點。
這家工信部直屬的科研機構預測,在轉型升級帶動下,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規模增長仍將維持在12%左右。
工業經濟“尋底”
整體來看,我國工業經濟2014年運行情況并不樂觀。
2014年,全球工業整體疲軟,歐盟、德國、日本、巴西、南非工業經濟都面臨增長壓力,我國工業自2013年以來向6%~10%的中高速增長區間“換擋”,自2013年下探至9.7%以后,至2014年下探至8.3%,年內低點一度達到6.9%。
2015年,我國工業增速仍然存在較大下滑壓力,2015年1~2月,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.8%,再次突破2014年年內低點。一位長期關注工業經濟的專家認為,我國工業經濟仍然在“尋底”過程中。
人口紅利、資源要素對工業經濟的拉動也已明顯減弱。
不過,我國工業中電子信息制造業依然維持高速增長,不僅連續三年增加值增速有望維持在12%的水平,全行業利潤2015年也有望進一步提升。
2015年,電子信息制造業面臨不錯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機遇,其中《中國制造2025》規劃正式出臺,以SDN、NFA技術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網絡面臨市場機遇,同時,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ICT技術融合發展,也為產業進一步打開了市場空間。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,我國工業增長的新動力,已開始向創新驅動轉變。
四大領域有望迅速增長
在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細分行業,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看好集成電路、機器人、智能汽車、可穿戴設備四大領域。
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,2015年,集成電路產業將成為拉動產業發展的重點,逐步確立在產業中的基礎性、引領性作用。同時,主管部門可能進一步落實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》,不僅發揮國家集成電路發展基金的資金扶持作用,還可能借助資本市場拓寬集成電路企業融資渠道。
機器人領域,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,無論德國“工業4.0”還是美國“制造業復興計劃”,機器人都是其中重要內容,未來“機器人+互聯網”的數字化生產方式將極大改變傳統制造業?,F階段,我國工業機器人是一個“規??涨?rdquo;的市場,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只有23臺,國際平均水平為55臺,韓國、日本、德國分別是347、339、251臺。
智能汽車涉及電子元器件、芯片、軟件、汽車電子設備以及車聯網等諸多電子信息制造領域。目前,智能汽車已成為多個發達國家汽車工業增長新動力,被納入其各自重點的智能交通系統中。
可穿戴設備市場目前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,技術、產品功能、商業模式、競爭格局都還處在形成過程中,目前正處于市場爆發式增長的黃金時期。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,2013年,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僅9億元,2014年已超過20億元,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,到2016年,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成長到169.4億元。